網路設定必要參數IP、netmask(遮罩)、Gateway(閘道)、DNS
網路設定必要參數
前言
- IP 位址
- netmask(遮罩) : 因為 network IP 與 broadcase IP 都可以透過 IP/Netmask 計算出來,因此需要 IP 位址與 Netmask 即可。
- Gateway(閘道) 的 IP 位址:此外,還需要考慮到路由裡面的 Default Gateway 才能夠正確的將非同網域的封包給他傳送出去。
- DNS server 的 IP 位址:想要使用主機名稱上網,就一定要有 DNS server 的 IP 位址才行。
Netmask(遮罩): 255.255.255.0
Network: 192.168.1.0
Broadcast: 192.168.1.255
Gateway: 每個環境都不同,請自行詢問網路管理員
DNS: 也可以直接設定成 168.95.1.1。台灣地區常用的有中華電信提供的 168.95.1.1 以及 google 提供的 8.8.8.8 與 8.8.4.4 來設定。
那這些參數都需要使用者自己手動來設定嘛?基本上網路參數的給予跟你的主機所在的環境有關系。如果是自己教室內部的環境, 自己指定私有 IP 位址後,再跟計中要一個 public IP 的參數即可~如果是一般住家,可以考慮 ADSL、光纖到府、第四台纜線的網路等等, 如果是跟 ISP 申請伺服器代管,就可以透過手動設定 IP 來處置。基本上,常見的網路參數取得方式有:
- 自動取得:學名為 dhcp 這個協定,通常使用 auto 取代此方法。網路參數統一放置於 DHCP server 上面,用戶端電腦開機時會去詢問 DHCP 伺服器, 藉以得到正確的網路參數的方式,常見於宿舍網路環境與辦公環境下。
- 手動設定:手動處理 (manual) 的方式,自己向 ISP 取得相關的網路參數,直接手動設定好網路參數之意。 常見於伺服器本身的環境設定中。
- 撥接:台灣地區包括 ADSL 以及中華電信光世代,對外都是走電話線,或者是 CAT5 (通常最多到 CAT 5e) 的網路線,只是都附掛在電話上, 需要透過數據機撥接的情況,這種情況的 IP 網路參數也是由 ISP 機房主動分配的,使用者無法手動設定。
- 第四台纜線 (Cable):透過電視纜線,第四台提供的線路來連網,同樣需要透過數據機,而 IP 的取得與 DHCP 雷同。
IP:
先來瞭解一下何謂 IP ?基本上電腦是只懂得 1 與 0 這兩個單元的(二進位法),因此,IP 位址在設計上也是以二進位法來設計的。眾所皆知的, IP 是 xxx.yyy.zzz.qqq 共四組 3 位數的數字組合而成的,而每組數字皆由 0~255 所組成,其實,也就是 0 ~ (28-1) 所組成的!也就是 0.0.0.0 ~ 255.255.255.255 囉,這就是一般我們所使用的 IP 形式咯。
IP 的判別(Class)
好了,那網路如何以 IP 來判斷你這個封包要去的地方呢?當然囉, IP 定是有所謂的 NetID 與 HostID 囉,這樣網路的 TCP/IC 協定才知道 IP 是在哪一個地方呀!。因此, IP 可以將網路的識別碼和主機的識別碼放在單一的IP地址上面了。如果以二進位法來看,255 的表示為 11111111 ,而在判斷 IP 上,在最左邊的那一組 3 位數的號碼上,通常你可以這樣分辨:
- A Class : 由1到126開頭的IP是(Ex>10.0.0.1)﹔
- B Class : 由128到191開頭的IP是(Ex>129.0.0.1);
- C Class : 由192到223開頭的則為(Ex>211.74.1.1)。
子網路遮罩(netmask)
- A Class: Netmask 255.0.0.0
- B Class: Netmask 255.255.0.0
- C Class: Netmask 255.255.255.0
以我們常使用的虛擬 IP 192.168.1.0 這個網段中,因為開頭是 192 因此是一個 C Class 的 IP ,並且他的子網路遮罩為 255.255.255.0 ,那子網路遮罩有何意義呢?其實是這樣的, 255.255.255.0 表示 前三組號碼為 NetID(不變的),而最後一組號碼則為 HostID(唯一的),因此,當我們的 Netmask 設為 255.255.255.0 時,則我們的 192.168.1.0 ~ 192.168.1.255 就屬於同一個網段內了!且在這個網段之內,每一個 hostID 只能存在一台,例如你的區域網路中就只能有一個 192.168.1.100,絕不能出現兩個!
閘道 (gateway) 功能:
現在我們知道區域網路內透過乙太網路的 CSMA/CD 以及 IP 協定,就可以進行資料的傳輸,主要是透過區域網路內的廣播功能啦! 那如果不在區域網路內呢?不在區域網路內就不能透過廣播直接傳送與接收啊!現在換位思考一下,如果是郵務系統,該怎麼處理?
你有個包裹要寄給同巷子 (區域網路內) 的一戶人家,那麼應該不用郵票,只要填寫正確的收件人與送件人,然後拿著包裹跑到同巷子的那一戶人家, 交給他們家人即可。這個動作就是類似『廣播』的功能。
那這個包裹如果收件人不在巷子內呢?那你就得要將包裹 (同樣的包裹,不需要額外增加什麼資訊) 拿到巷子內的郵局 (或小 7 啊!), 填好單子,交給郵務人員,你就可以回家了!這個包裹怎麼送?那不是你的問題,交給郵局去處理就好了!你唯一要注意的, 就是 from 與 to 要寫的正確才行。
Gateway 的功能就是郵局!幫你進一步將包裹送出去的,就是路由 (郵局人員),那是郵局人員的功能,你無須知道啊!你只要知道拿到正確的郵局去就好了! 不要隨便拿去隔壁鄰居家,人家會當你是垃圾包裹,會被直接丟棄的!因此,一個巷子 (區域網路) 內,如果有需要向外連接資訊, 那麼這個巷子,就需要有郵局 (gateway)!這樣理解否?
參考資料
特色、摘要,Feature、Summary:
關鍵字、標籤,Keyword、Tag:
- Ubuntu,Linux,Network,
留言
張貼留言
Aron阿龍,謝謝您的留言互動!